(通讯员 田嘉莉)2022年5月14日,由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主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十大正规外围买球网站联合承办的2022年第九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武汉工程大学选拔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校15个学院(部)的98支队伍294名学生报名参赛。
“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以下简称“学创杯”)是中国高等教育协会《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之一,也我校认定的A类赛事之一。在赛项组成上,本次比赛分为创业管理模拟竞赛和创业营销模拟竞赛两个赛项。其中,创业管理模拟竞赛由创业管理模拟运营和企业运营分析答辩两个环节构成,前者要求创业团队具备良好的初创企业管理能力,后者则检验了参赛团队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业营销模拟竞赛在营销模拟实战平台上进行,通过在虚拟仿真的市场环境中开展营销模拟实战,检验创业团队的营销推广能力。
本次比赛的策划与筹办历时一个多月,为了让参赛选手更加熟悉比赛规则与软件,校赛组委会于3月19日和3月26日分别对两个比赛平台软件《创业之星》《营销之道》的基本操作方式及比赛的细分准则进行培训和解读。5月1日,校赛组委会还邀请到了比赛技术支持单位贝腾教育发展集团湖北区总经理郑东琴进行赛前培训,围绕 “大赛背景介绍”“省赛文件解读”“赛事规则”“基础操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一系列培训不仅提高了我校“学创杯”竞赛的整体实力,也为同学们将来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打好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校赛组委会为每个赛道的参赛队伍采取“每日一练”的方式组织了60多场官方练习赛,为同学们提供了经验交流的平台。通过练习赛紧锣密鼓的讨论、决策与运营,参赛选手们对比赛规则有了更深的理解,软件操作愈发娴熟,比赛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系统的训练和总结也为本次大赛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月8日,第九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武汉工程大学选拔赛两个赛项正式开赛,最终由180名同学组成60支队伍参加了创业管理模拟竞赛小组赛,66名同学组成的22支队伍参加了创业营销模拟竞赛。比赛过程中,各支队伍内队员分工明确、认真规划与思考、积极讨论。现场气氛活跃而激烈。经过四个季度激烈角逐,创业管理模拟竞赛的二十支队伍脱颖而出,挺进排位赛。进入排位赛的队伍在赛后积极复盘,为接下来的排位赛积极准备。
创业管理模拟竞赛排位赛包括软件模拟和运营答辩两个环节,5月12日晚上进行了激烈的软件模拟比赛,5月14日下午则是创业管理模拟竞赛决赛的团队答辩环节。本次排位赛答辩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图灵报告厅举行,大赛特邀湖北省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组长、湖北经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新武、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学创杯”省赛组委会秘书长徐晓辉、杭州贝腾教育发展集团湖北区总经理郑东琴、武汉工程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黄巍作为答辩评委。
参赛选手们在10分钟的答辩展示中尽显创业规划与专业素养。评委老师切中肯綮的点评,也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参考。历经一系列紧张的赛程,最终两个赛道共有31支队伍脱颖而出,分获特等奖以及一、二、三等奖。十大正规外围买球网站书记杨克平、副院长付书科、副院长张艳,评委陈新武、徐晓辉、郑东琴、黄巍等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
校赛组委会代表付书科对本次“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武汉工程大学选拔做了最后总结讲话。付书科首先对各位评委老师表达了感谢,对各位获奖的同学表达了祝贺与肯定,并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期许:一是本届比赛参赛人数之多,同学们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之高,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比赛激发大家对于创新创业的热情,做一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工大学子;二是比赛不仅需要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更考验大家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希望大家能够文理交融、优势互补,拧成一股绳,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实践中去。三是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历练成长的蜕变,输赢或许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在竞赛中收获的宝贵经验,在竞赛中收获思考、实践、尝试和不断迎接新挑战的勇气。
本次比赛是武汉工程大学5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学科竞赛活动,也是十大正规外围买球网站第二次举办“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武汉工程大学选拔赛。与往届相比,本届比赛参赛学生人数更多、代表面更广,促进了大学生弘扬时代精神,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兴起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良好氛围。作为主要承办单位,十大正规外围买球网站高度重视此次竞赛,多方动员,从制定方案、宣传动员、大赛组织到大赛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确保了本次竞赛的圆满进行。
百年峥嵘岁月,青年赓续荣光;青春喜逢盛世,奋斗恰在当时。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学院将继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继续积极承办高水平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审核:杨克平)